思考视频号和公众号、朋友圈
时刻视频及story的差异
1 视频号和公众号的差异,个人认为主要是「生产门槛」和「内容」上的差异。
视频号是一个人人可以记录和创作的平台,公众号门槛更高,让每个人天天写文章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。
之前也和快手PM交流过,他认为人类学会说话、写字、画画需要长时间的训练,从二维图像中还原三维信息也需要训练。而人对于视频的「感知」是更加自然的,点击拍摄按钮也是更容易的。
而且对于十亿人来说,让每个人发文字是不容易的,但是发照片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。视频的生产和成本相比图文更低。
另外公众号过去主要集中在图文内容,而视频号更侧重在短视频内容领域。
2 视频号和朋友圈的差异,此前自己也思考很久,同样是人人可以创作的载体,都是独立创作的个体,区别在哪?什么样的内容会发布在视频号,什么样的内容会发布在朋友圈?
从关系链上:朋友圈对应的是好友关系链,属于封闭社交;视频号对应的是全开放关系链。个人认为这是视频号和朋友圈在关系链维度上的差异。(QQ空间和小世界的关系类似)
从生产者角度:朋友圈应该是没有质量和好坏就可以发,视频号应该是要有一定门槛;一个强关系一个弱关系。
朋友圈本身不能承载娱乐,或者娱乐不强,因为是强关系。我们看朋友圈不是因为内容,而是基于社交关系,基于人本身。
(打个比方,视频号和朋友圈的差异类似抖音/快手和朋友圈的差异,对于抖快上的KOL而言,他们既有自己的朋友圈,又有属于自己的粉丝账号)
从消费者角度:视频号消费视频内容不局限是朋友圈的日常记录,通过好友之间的互相推荐来扩大短视频内容的选择范围。
3 18年「时刻视频」失败,个人认为很大程度能看到你的视频就是你的好友,验证完之后没有对关系链的持续活跃给予更多的帮助。
「时刻视频」更偏社交,但是没有拓圈,没有拓展你好友之外的社交关系,本质上还是消耗已有社交关系。
视频号相比时刻视频,最大的差异是可以拓圈,突破朋友圈限制,实现公开传播。
另外国内所有「story」模式都面临共同的问题,「普通用户生产的内容趣味性不高,内容缺乏可看性,难以获得非亲密用户的积极反馈」。